基督信仰的完美画卷
基督信仰的完美画卷
Enoch Lai
世界上有两本书,一本是人写的,人写的有历史人文、自然科学等,这是居于普遍恩典而来。因着人的罪性有与限性,人写的书往往错谬不断,甚或有灾难性的。如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所著《共产党宣言》区区一万二千个字,全球几十亿人为之奋斗、疯狂,结果错成沉重灾难。所以,人写的书不能部都信,人当有分辨力。那么,真正的分辨力从何而来呢?有一本书准确无误,是人人必读的书,那就是上帝借着人在圣灵感动下写成的《圣经》。
这是世界上印刷、发行量最大的一卷书!《圣经》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吸引人呢?因为《圣经》是天书,是造物主从天上降临在人间的属灵的生命气息。圣灵感动写成《圣经》,圣灵感应受生圣子耶稣。《圣经》为圣子作见证,圣灵引导属神天国子民信靠基督、归回生命本源,实现人生价值。
那么,整卷旧、新约圣经有哪些内容呢?圣爱、圣约、律法与福音构成圣经所启示的基督信仰的完美画卷。旧、新约是神赐给人类的生命之约,这伟大的生命之约引导人们通往生命之道,让属神的天国子民不致灭亡,反得永生。
一、圣爱是本源:
万有是怎么来的?万有因神的爱而来。上帝的爱是创造、救赎和一切恩典的源头。祂以永恒不变的爱深爱世人,这是我们基督信仰的根基(约翰一书 4:8:“神就是爱”)
-
爱的来源:神的本质 vs. 人的自我中心
基督信仰的爱:这爱不是来自于人,而是来自于自有永有的神。圣经说:“不是我们爱神,乃是神爱我们,差祂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约翰一书 4:10)神的爱是主动的、无条件的、牺牲的,超越了人的有限和自私。
人本主义的爱:人本主义以人为中心,认为爱、意义和价值源于人自己,强调人类的能力、理性和情感。这种爱通常是有限的、有条件性,依赖于人的感受或外在环境,往往是一种交换、买卖式的爱。
神本与人本的本质区别:基督信仰的爱是从“神”这个超越性本源之中流出,而人本主义的爱是从“人”的内部需求或欲望中生发,缺乏绝对性和永恒性。
-
爱的目的:荣耀神 vs. 满足人
基督信仰:神的爱引导人归向祂,目的是为了彰显祂自己的荣耀和圣洁,同时使人得着真正的拯救和永恒的生命。“因为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 3:16)神的爱是为了拯救人脱离罪,使人进入与祂的关系。
人本主义:人本主义的爱多以满足人自身的需要或追求幸福为目标,强调现世的自我实现或情感满足,没有对永恒生命的盼望。
两者目的上的本质区别:神的爱是超越的、救赎性的,而人本主义的爱是内在的、自我导向、自私的。
-
爱的性质:无条件的恩典 vs. 条件性的交换
基督信仰:神的爱是无条件的恩典,祂爱人并非因为人配得,而是出于祂的本质和恩典。“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马书 5:8)神的爱甚至临到那些悖逆祂的人。
人本主义:人本主义的爱通常是条件性的,建立在人的表现、价值或对他人的回报之上。只有当这些条件满足时,爱才会持续。
两者本质区别:基督信仰的爱是恩典性的,完全不依赖人的行为;而人本主义的爱是功利性的,常以条件为基础。
-
爱的永恒性:永恒的救赎 vs. 短暂的满足
基督信仰:神的爱是永不改变且永恒的。“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罗马书 8:38-39)神的爱超越时间和空间。
人本主义:人本主义的爱往往因人而异、因境而变,它无法超越时间的限制,最终会随着人的死亡或环境的变化而终结。
本质区别:神的爱是永恒不变的,而人本主义的爱是短暂且有限的。
思考
基督信仰中的爱以神为本,具有无条件、救赎性、恩典性和永恒性的特质,最终指向神的荣耀和人的救恩。而人本主义的爱以人为本,通常是条件性的、自我中心的,目的在于满足个人的需求,缺乏永恒的意义。
真正的“爱是从神来的;凡有爱心的,都是由神而生,并且认识神。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神,因为神就是爱。”(约翰一书 4:7-8)
人若不归回生命源头,人的爱终究靠不住。
政治若没有从神而来的爱的智慧,所谓的皇帝爱民如子,所谓的人民政府爱人民,终成政治骗术、统治伎俩。
二、圣约是框架:
圣爱是如何展开的呢?上帝与人立约,表达祂的信实与恩典,作为人与神关系的框架。从旧约到新约,圣约始终是神的计划和应许的体现。
(耶利米书 31:31-33耶和华说,日子将到,我要与以色列家和犹大家另立新约,32 不像我拉着他们祖宗的手,领他们出埃及地的时候,与他们所立的约。我虽作他们的丈夫,他们却背了我的约。这是耶和华说的。33 耶和华说,那些日子以后,我与以色列家所立的约乃是这样,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我要作他们的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
圣约是圣经中人与上帝关系的核心框架,贯穿旧约和新约,表达了上帝的信实与恩典。通过圣约,上帝主动与人建立关系,并以祂的应许和计划维系这种关系。圣约不仅是神救赎计划的体现,也是人类社会一切契约和约定的根基。以下从圣经真理的角度说明这一主题:
-
圣约的本质:上帝主动与人立约
圣约是上帝恩典的主动表达,显示祂愿意与人建立亲密关系,这种关系并非人主动寻求,而是出于上帝的主权和慈爱。圣经多处记载了上帝与人立约的行为:
挪亚之约:上帝与挪亚及全人类立约,承诺不再用洪水毁灭世界,作为祂信实的象征(创世记 9:11-13)。
亚伯拉罕之约:上帝应许赐给亚伯拉罕后裔和土地,并借着他的后裔使万国得福(创世记 12:2-3;创世记 17:7)。
摩西之约:通过律法与以色列民立约,建立祂的子民与祂的圣洁关系(出埃及记 19:5-6)。
新约:预言通过耶稣基督的血所立的新约,实现了最终的救赎(耶利米书 31:31-33);
“我必与你们立永约,就是应许赐福给大卫那可靠的恩典。”(以赛亚书 55:3)
路加福音 22:20 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约,是为你们流出来的。
意义:圣约的本质是神主动的恩典,祂通过约建立人与祂之间的关系,使人得以进入祂的计划。
-
圣约的延续:从旧约到新约
圣约贯穿整部圣经,体现了上帝救赎计划的一致性。旧约中的所有约都指向耶稣基督,并在新约中得到完全实现:
旧约的应许:上帝承诺赐福、赦罪和救赎,例如在摩西之约中通过献祭预表了最终的救恩(利未记 17:11)。
新约的实现:耶稣基督的降世和献身,成就了律法的要求,用祂的血建立了新约,使一切相信祂的人得以与神和好(希伯来书 9:15)。
“基督已经成为更美之约的中保,这约是凭更美之应许立的。”(希伯来书 8:6)
“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约,是为你们流出来的。”(路加福音 22:20)
意义:圣约从旧约到新约的延续,显示了上帝救赎人类的计划始终如一,最终在耶稣基督里达到了高潮。
-
圣约的核心:上帝的信实与恩典
圣约的实现完全依赖于上帝的信实,而非人类的行为或功劳。无论是旧约还是新约,上帝始终以祂的信实和恩典维持约的关系:
旧约中的信实:即使以色列民屡次悖逆,上帝仍然忠于祂的约,差遣先知呼召他们悔改,并应许将来赐下的救主。“因为耶和华是信实的,祂不要撇弃祂的百姓。”(撒母耳记上 12:22)
新约中的恩典:上帝亲自通过耶稣基督完成了救赎,使人因信称义,而非靠行为。正如保罗所说:“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以弗所书 2:8)
“我们纵然失信,他仍是可信的,因为他不能背乎自己。”(提摩太后书 2:13)
“耶和华啊,你的信实达到穹苍。”(诗篇 36:5)
意义:圣约的核心是上帝以祂的信实和恩典维系这关系,使人得以依靠祂的应许。
-
圣约的普世性:一切约的基础
圣约不仅是人与神关系的框架,也是人间一切契约和约定的基础。上帝的圣约启示了约的基本原则:信实、公义和慈爱。
婚约的基础:婚姻是圣约的具体体现,夫妻之间的信实和牺牲反映了基督与教会的爱关系。
“为这缘故,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这是极大的奥秘,但我是指着基督和教会说的。”(以弗所书 5:31-32)这是属灵的婚约。
社会契约的基础:人与人之间的约定(如盟约、合同)也应以圣约为原则,体现公义和信实与爱。
“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马太福音 5:37)
意义:圣约不仅规范了人与神的关系,也为人际关系、社会秩序提供了道德和伦理的基础。
思考
从旧约到新约,圣约始终是上帝计划和应许的体现,表达了祂的信实与恩典,成为人与神关系的框架。圣约不仅限于宗教意义,也是人间一切约定的基础,反映了上帝在创造和救赎中的主权与爱。
圣约应许:“我要做你们的神,你们要做我的子民。”(耶利米书 31:33)
圣约途径:“他叫我们能承当这新约的执事,这约不是凭着字句,乃是凭着圣灵。”(哥林多后书 3:6)
人若不守圣约,遍地尽是失信、说谎人,政府往往也会成为诈骗集团。
三、律法是标准:
圣约的标准如何界定呢?或者说圣约的依据是什么呢?
律法彰显了上帝的圣洁与公义,是人与神同行的道德准则(诗篇 19:7:“耶和华的律法全备”)。
圣经中明确指出,上帝的律法是圣洁、公义和良善的(罗马书 7:12),它不仅彰显了上帝的圣洁与公义,也是人与神同行的重要道德准则。律法的作用是引导人认识罪、明白上帝的旨意,并成为生活的标准。
律法的本质:彰显上帝的圣洁与公义, 律法直接源于上帝的圣洁本性,因此它完美无缺。
1、上帝的圣洁:律法是圣洁的,因为它本身来自一位圣洁的神。
“耶和华的律法全备,能苏醒人心;耶和华的法度确定,能使愚人有智慧。”(诗篇 19:7)
“这样看来,律法是圣洁的,诫命也是圣洁、公义、良善的。”(罗马书 7:12)
2、上帝的公义:律法是公义的,因为它明确了善恶的界限,带领人进入神的公平与正直。
“耶和华啊,你是公义的,你的判语也是正直的。”(诗篇 119:137)
3、律法的作用:引导人与神同行 律法是人与神同行的重要道德准则,帮助人过合乎上帝心意的生活。律法不仅规范了个人行为,也塑造了群体生活,教导人如何在信仰和实际生活中行事为人。 引导人走义路:律法为人指出正确的道路,使人不偏离神的旨意。
“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是我路上的光。”(诗篇 119:105)
“耶和华的训词正直,能快活人的心;耶和华的命令清洁,能明亮人的眼目。”(诗篇 19:8)
4、律法成为人类生活的准则:律法教导人何为爱神、爱人,激励人以敬畏神的态度过圣洁的生活。
“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申命记 6:5)
“爱人不可害人,所以爱就完全了律法。”(罗马书 13:10)
意义:律法不仅是道德的规范,更是人与神同行的指南,使人能够在神面前行事为人有智慧。
5、律法的目的:揭示罪并指向救恩
律法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揭示人的罪,使人认识到自己无法靠行为达到神的标准,从而引导人归向救恩,引导罪人悔改归向神。
“因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罗马书 3:20)
“然而,我非因律法,就不知何为罪。”(罗马书 7:7)
律法指向基督:律法本身不能拯救人,但它指向耶稣基督,祂是律法的完全者和最终的救赎者。
“律法的总结就是基督,使凡信他的都得着义。”(罗马书 10:4)
“这样,律法是我们训蒙的师傅,引我们到基督那里,使我们因信称义。”(加拉太书 3:24)
意义:律法让人看到自己的罪性和无助,同时引导人仰望基督,得着因信称义的救恩。
6、 律法的全备性:适用于所有时代和人群 律法是普世性的道德标准
无论是旧约的以色列人,还是新约的信徒,律法都适用于所有人群和时代。
旧约中的律法:律法是以色列人与神立约的基础,规范了他们作为神选民的生活。
“你要谨守耶和华你神的诫命,遵行他的道,敬畏他。”(申命记 8:6)
新约中的律法:耶稣基督没有废除律法,而是成全了律法。祂教导人用爱来实践律法的精髓。
“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马太福音 5:17)
“所以,律法是圣洁的,诫命也是圣洁、公义、良善的。”(罗马书 7:12)
意义:律法的全备性体现在它的普遍适用性,无论何时何地,律法始终是神圣的道德标准。
思考
上帝的律法彰显了祂的圣洁与公义,是人与神同行的道德准则。律法具有引导、规范、揭示罪和指向救恩的作用,同时它是全备的、普世的道德标准。律法最终指向耶稣基督,祂是律法的成全者,使凡信祂的人得以因信称义。 圣经总结:
“耶和华的律法全备,能苏醒人心;耶和华的法度确定,能使愚人有智慧。”(诗篇 19:7)
“这样看来,律法是圣洁的,诫命也是圣洁、公义、良善的。”(罗马书 7:12)
人离开了圣经启示的道德律,人间法律就成为恶人奴役人的残暴工具。
四、福音是道路:
人们如何能够认识神接受圣爱、进入圣约、明白律法并尽上人的职份而荣耀神呢?
福音是上帝对全人类发出的救恩邀请,呼唤我们藉着耶稣基督与祂建立关系(马可福音 1:15:“悔改,信福音!”)。
福音是邀约:人人需要救赎,人类需要福音,若不藉着耶稣基督,没有人能到父神那里去。
福音是上帝对全人类发出的救恩邀请,通过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和复活呼唤我们与祂建立关系。圣经清楚地揭示了人人都需要救赎,因为全人类都在罪的辖制之下,唯有福音才能带来真正的拯救。
-
人人都需要救赎:因为全人类都犯了罪
圣经并人类的实践显明,所有人都犯了罪,没有一个人是义人,罪使人与上帝隔绝。每个人都需要救赎,不论其文化、地位或背景。
罪的普遍性:
“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马书 3:23)
“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罗马书 3:10)
罪的后果:
罪使人远离神,最终导致灵魂的死亡和永远的灭亡。“罪的工价乃是死;唯有神的恩赐,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乃是永生。”(罗马书 6:23)
意义:全人类都在罪的权势之下,无法靠自己脱离罪的捆绑,人人都需要救赎。
-
福音是上帝拯救人类的唯一途径
福音是上帝主动发出的救恩邀请,通过耶稣基督的十字架成就了救赎。祂为我们的罪付上了代价,向全人类赐下了救恩。
福音的核心:耶稣基督的死和复活
“我当日所领受又传给你们的,第一,就是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哥林多前书 15:3-4)
救恩的普世性:福音是为全人类预备的,任何人都可以接受这份救恩。
“因为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 3:16)
福音是唯一的道路:
“除他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使徒行传 4:12)
无法靠行为得救:救恩不是靠行为,而是神的恩典和信心的回应。
“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以弗所书 2:8-9)
意义:福音是神的救赎计划,耶稣基督的十字架解决了罪的问题,使人得以与神和好。
-
福音是上帝的邀约:呼唤人悔改与相信
讲律法传福音不仅揭示了人类的罪,也邀请人悔改并回应神的爱。上帝主动呼唤每个人,祂愿意人人都悔改得救。
悔改与信靠:
“日期满了,神的国近了。你们当悔改,信福音!”(马可福音 1:15)
“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罗马书 10:9)
上帝不愿一人沉沦:
“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有人以为他是耽延,其实不是耽延,乃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得后书 3:9)
意义:福音是神给全人类的邀请,祂呼召我们悔改并相信耶稣基督,从而进入祂的救恩。
-
福音是大喜的信息:带来生命与盼望
福音不仅是对人类罪的解决方案,更是带来新生命和永恒盼望的好消息。接受福音的人脱离罪,在恩典、真理中得自由,活出人生意义。
福音带来真正的自由,使人从罪的捆绑中得释放。
“所以天父的儿子若叫你们自由,你们就真自由了。”(约翰福音 8:36)
永恒的生命与盼望:福音保证了信徒在基督里有永恒的生命和盼望。
“我来的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翰福音 10:10)
“叫一切信他的人得永生,这生命也是在他儿子里面。”(约翰一书 5:11)
意义:福音是上帝的恩典,它不仅拯救人脱离罪,还赐给人永生的盼望和丰盛的生命。
思考:人不接受福音,必被祸音所害。箴言 14:12“有一条路人以为正,至终成为死亡之路。”
人若不接受福音,就会走在人本罪性的道路上,而这条道路虽然看似正确,最终却通向灭亡。福音是唯一能够引领人走向生命的道路。
福音是神为世人预备的救赎之路,接受福音就能得永生;拒绝福音,就会因罪而落入灭亡。这是圣经中一贯的教导,彰显了福音的核心意义和重要性。
五、总结:
神的爱与公义呼召人回应到的恩典与真理之中。无论是饭桶还是总统,无论是农民工还是高工,离开了基督信仰,不过是行尸走肉,酒囊饭袋,镰刀韭菜。
完整的人由有形的物理上的人体与无形的来自天上的生命气息组成,人体源于食物源于尘土终归回尘土,生命的本质在乎来自天上的生命气息。始祖犯罪,世界卧在恶者的权势之下,全人类因此失去自由并陷入死亡之中。
以圣爱为生命本源,圣约为生命框架,律法为生命标准,藉着福音的生命之道,人类与父神和好,人与人之间也重新和好,恢复人生命的意义—-荣耀神,以神为乐,直到永远。
《圣经》是人人必读之书,圣爱、圣约、律法与福音四点彼此关联,构成了基督信仰的完美画卷。
如果有人轻看圣爱,不接受圣约,藐视律法,拒绝福音,结果会怎么样呢?愿大家思考!
世界上有许多国家,为何有的国家治理得好,有的搞得很糟糕?
是否在圣爱中接受恩典福音、持守生命圣约、遵行天国律法成为国家兴衰之根本!
治国智慧从上帝而来,齐家良道自圣经中得
乔治·华盛顿(美国第一任总统):
“不可能正当地治理一个国家,而不依赖上帝和《圣经》。”
亚伯拉罕·林肯(美国第16任总统):
“我坚信《圣经》是上帝赐予人类的最好的礼物。所有一切值得珍视的东西,都通过它传递给了我们。”
西奥多·罗斯福(美国第26任总统):
“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教育来源是《圣经》。它比其他任何书籍都更有价值。”
温斯顿·丘吉尔(英国首相):
“《圣经》是教育的主要基石,是文明的基础。”
罗纳德·里根(美国第40任总统):
“如果我们忽视《圣经》的教导,作为一个国家,我们的未来将岌岌可危。”
末肢:赖以诺弟兄
2025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