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福音书马太信息系列一---弥赛亚:旧约进入新约的桥梁
2024年10月20日证道
讲题:第一福音书马太信息系列一—弥赛亚:旧约进入新约的桥梁
毛志斌 Abraham Mao
经文:
“1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耶稣基督的家谱(“后裔”、“子孙”原文都作“儿子”。下同):2亚伯拉罕生以撒,以撒生雅各,雅各生犹大和他的弟兄,3犹大从他玛氏生法勒斯和谢拉,法勒斯生希斯仑,希斯仑生亚兰,4亚兰生亚米拿达,亚米拿达生拿顺,拿顺生撒门,
5撒门从喇合氏生波阿斯,波阿斯从路得氏生俄备得,俄备得生耶西,6耶西生大卫王。大卫从乌利亚的妻子生所罗门,7所罗门生罗波安,罗波安生亚比雅,亚比雅生亚撒,8亚撒生约沙法,约沙法生约兰,约兰生乌西亚,9乌西亚生约坦,约坦生亚哈斯,亚哈斯生希西家,10希西家生玛拿西,玛拿西生亚们,亚们生约西亚。11百姓被迁到巴比伦的时候,约西亚生耶哥尼雅和他的弟兄。12迁到巴比伦之后,耶哥尼雅生撒拉铁,撒拉铁生所罗巴伯,13所罗巴伯生亚比玉,亚比玉生以利亚敬,以利亚敬生亚所,14亚所生撒督,撒督生亚金,亚金生以律,15以律生以利亚撒,以利亚撒生马但,马但生雅各,16雅各生约瑟,就是马利亚的丈夫。那称为基督的耶稣,是从马利亚生的。17这样,从亚伯拉罕到大卫,共有十四代;从大卫到迁至巴比伦的时候,也有十四代;从迁至巴比伦的时候到基督,又有十四代。”(太1:1-17)
前言:四福音书的简介
各位三一神的家人,主日平安,今天我们开始一个新的系列讲道,就是称为第一福音书—新约的最开头的马太福音的系列讲道。初期教会和教父们(爱任纽、奥利金、耶柔米、奥古斯丁)相信:耶稣复活升天二三十年后,(在主后70年耶路撒冷及圣殿被罗马将军提多镇压犹太人反叛摧毁前),耶稣基督亲自拣选呼召的十二个门徒之一的税吏马太(太9:9)被圣灵感动,用希伯来字母(亚兰文)为从犹太教转向基督的人写下了这卷最早的福音书,后来又翻译成希腊文在初代教会广为流传,备受尊崇。
“耶稣从那里往前走,看见一个人名叫马太,坐在税关上,就对他说:“你跟从我来。”他就起来,跟从了耶稣。”(太9:9)
1、什么是福音书
耶稣的来临引入了一种全新的文学形式,即福音书,什么是福音书呢?从文学体裁来说,它似乎象是关于耶稣基督的传记,但又非同于古代至今任何其他人的传记,又似乎是历史,但其记载内容如童女怀孕、死而复活又被许多人质疑、不信,近现代以来甚至连“历史的耶稣”和祂那些超自然的言行是否真实存在都受到更猛烈怀疑、曲解和否定。在我看来,福音书从体裁上比较象现代文学类型—报告文学的古代原型,兼有新闻纪实性、文学性、政论性,向人们报告重大的社会事件和人物活动,1978年徐迟写的关于数学家陈景润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发表引起全国轰动、人们排队购买,争相阅读,那时候在还在读小学的我们心中,陈景润在满屋子写着计算数字的纸张中的形象简直就是神一样的存在。报告文学从此成为8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文体,我们的张伯笠牧师就是那个年代当记者以写报告文学开始出名。但是福音书更有现代报告文学所没有的启示性和神学性,因为它所报告或宣告的是超自然的上帝不可思议而又真实地来到世间施行拯救的故事。福音一词(希腊文εὐαγγέλιον ; (euangelion ),英文gospel(NASB95)或good news(NIV))意思是好消息。当第一世纪结束以前,在耶稣基督的门徒(如马太、约翰)和那些忠心跟随祂的人(如马可、路加)的中间,有着越来越迫切和重大的需要,要把他们亲耳听过、亲眼看过、亲手摸过(约一1:1)并口中所传讲、心里所信靠的那位耶稣的生平言行记录下来,并向世人宣告这样一个关乎全世界生死命运的好消息:犹太人一直在盼望的、寻找的有关弥赛亚和救恩的好消息,已经因着拿撒勒人耶稣来到这世界,祂就是全人类的救主。
“论到从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们所听见、所看见、亲眼看过、亲手摸过的。”(约壹1:1)
“耶稣走遍加利利,在各会堂里教训人,传天国的福音,医治百姓各样的病症。”(太4:23)
2、为什么需要四卷福音书
圣灵启示马太、马可、路加、约翰写下了四卷福音书,按传统称为第一到第四福音书。
为什么要有四本福音书呢?因为就像对关键人物和重大事件的报道需要不同记者或报告文学家不同视角的报道,见证同一位耶稣,圣灵使用不同写作者以不同角度、文字叙述,甚至使用作者的独特性,描绘出4种不同的耶稣形象,才能更完整丰满地描绘出一位人类历史中的中心人物,我们就能看到主耶稣位格和工作的整幅画卷。
教会在传统上会用结1:10或启4:6-7中4个活物的形象,来代表四福音书各自的独特性。
但是,两段经文对四活物的描述顺序不同,也就有对四福音的独特性不同的解读。
“5又从其中显出四个活物的形像来。他们的形状是这样:有人的形像,6各有四个脸面,四个翅膀;7他们的腿是直的,脚掌好像牛犊之蹄,都灿烂如光明的铜;8在四面的翅膀以下有人的手。这四个活物的脸和翅膀乃是这样:9翅膀彼此相接,行走并不转身,俱各直往前行;10至于脸的形像:前面各有人的脸,右面各有狮子的脸,左面各有牛的脸,后面各有鹰的脸。”(结1:5-10)
以西结书中四活物的脸的形象顺序是人、狮、牛、鹰。脸通常是对人或活物第一印象的来源,所以结1:10的顺序,正好配合每卷福音书开头的内容。
- 人─代表马太福音,以人的家谱开始。
- 狮─代表马可福音,以施洗约翰在旷野的呼喊开始。
- 牛─代表路加福音,以圣殿中的烧香献祭开始。
- 鹰─代表约翰福音,以从天而来的“道”开始。
“6宝座前好像一个玻璃海,如同水晶。宝座中和宝座周围有四个活物,前后遍体都满了眼睛。7第一个活物像狮子,第二个像牛犊,第三个脸面像人,第四个像飞鹰。”(启4:6-7)
而启4:6-7围绕在神宝座周围的4个活物的形象,顺序是狮子、牛犊、人、飞鹰。四活物遍体内外都满了眼睛,所以启4:7的顺序,可以代表每卷福音书要我们看到的耶稣形象。
1.狮─代表马太福音。如同狮子是万兽之王,耶稣就是犹太人一直期盼的弥赛亚,是犹太人之王,更是拥有天地所有权柄的天国君王及万王之王。
2.牛─代表马可福音。如同牛犊是劳苦服侍和用来献祭的动物,耶稣也是劳苦服侍众人的仆人,甚至为人的罪舍命(可10:45)。马可福音要表达耶稣是仆人的形象。
3.人─代表路加福音。耶稣降世为人,为要拯救全人类,成为万民的救主(路2:10-12)。路加福音要表达耶稣是救主的形象。
4.鹰─代表约翰福音。耶稣原是与神同在的太初之道,成了肉身,住在人中间,是从天降下而仍旧在天的神的独生子。耶稣从天降到世上,是因为神爱世人,把自己的独生子赐给世人,叫一切相信耶稣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要显示的,是耶稣是神子的形象。
人要想象圣经描述的四活物是很困难的,最近我用Chatgpt4.0的图像生成工具,分别输入以西结书和启示录的经文,让它画四活物的图画,得出这样的图画,不知道大家感觉如何,反正我是不满意的。好了,现在我们就要结束四福音书的简介,进入马太福音今天的主题经文,但这段经文我们会以两次讲道来讲解,今天重点是在第一节,我们的主题是:
弥赛亚–旧约进入新约的桥梁
一、 耶稣是弥赛亚君王
“1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耶稣基督的家谱(“后裔”、“子孙”原文都作“儿子”。下同)”(The record of the genealogy of Jesus the Messiah, the son of David, the son of Abraham:(NASB95)(马太福音 1:1 )
马太福音的一章一节为旧约和新约构筑了一条奇妙的桥,这个桥梁最简要的概括就是耶稣是基督,这也可以说是福音最精要的表达。这节经文使我们记起旧约的伟大人物–希伯来人的祖先亚伯拉罕,和以色列的伟大君王和帝国创建者大卫。我们教会刚刚结束了“圣约与恩典系列讲道”,大家都应该记得亚伯拉罕之约和大卫之约这两个极为重要的恩典之约。他们两位都承受了无条件的关于国度和后裔的应许。这节经文更引出耶稣基督,那位成就应许的人,那个新约圣经的主角,就是他们在信心中欢欢喜喜盼望的那位后裔。“你们的祖宗亚伯拉罕欢欢喜喜地仰望我的日子,既看见了,就快乐。” (约8:56) “后裔”、“子孙”、“儿子”在原文都是同一个名词υἱός (huios)。对犹太人来说,儿子、孙子或者重孙子的词义其实没有什么分别,因为它们都用同一个词“儿子”来表达,跨代也同样称为儿子。所以,这句话称耶稣基督是亚伯拉罕的儿子和大卫的儿子,一世纪的犹太人一听到以这两个称呼介绍某人,立刻就被吸引。因为“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的称号都有弥赛亚的含意。新旧约的相互关系,在于耶稣是亚伯拉罕和大卫的子孙。
“耶稣(希腊文Ἰησοῦς (Iēsous),英文Jesus)”这个希腊语名字等同于希伯来语的 “耶书亚(希伯来文יְהוֹשׁוּעַ ,英文Jeshua)”或“ 约书亚(Joshua)”。这个名字意思是“耶和华是拯救”或“耶和华拯救”,在马太福音1:21 中,这个名字是神在约瑟的梦中启示命定为玛利亚的儿子所取的,“她将要生一个儿子,你要给祂起名叫耶稣,因祂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你们有谁的名字是父母在梦中所得的吗?
这个名字在他的时代中很普遍,蕴含着一世纪犹太人在罗马统治下普遍地对立约之神应许的盼望。因此祂通常以更具体的方式“拿撒勒的耶稣”来被称呼。他们盼望的是谁呢?就是基督,基督是希腊文Χριστός (Christos)中文音译,就是旧约圣经中的“受膏者”弥赛亚(希伯来文(מָשִׁיַח,),英文Messiah),是祂权位的称号。天使向牧羊人宣布耶稣降生时以“基督”为祂正确的名字。“因今天在大卫的城里,为你们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路2:11)
弥赛亚在旧约中指因某种特殊职责受膏抹的人:祭司、君王,当旧约圣经出现越来约多关于大卫王家系的预言时(撒下7:12-16,诗2:2),弥赛亚就成了人物的称号,祂是神子民的代表,在先知们的预言中,祂将带来神应许在末世的统治。在耶稣的时代,巴勒斯坦充斥着对弥赛亚的盼望。以色列人所盼望的弥赛亚是一个拯救以色列国家得自由的犹太人的王。因为大卫王朝自主前586年被巴比伦尼布甲尼撒王所灭,南国犹大被掳巴比伦,即使后来回归,到耶稣的时代,他们大部分时间都被异族统治: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这群固执持守独一上帝耶和华信仰的人,被希腊、罗马人轻蔑地称为犹太人,犹太人(Jew)是希伯来文犹大(Judah)一词的希腊文与拉丁文译名。很像日本人占领中国时称中国人为支那人(梵语:cīna)。
“12你寿数满足,与你列祖同睡的时候,我必使你的后裔接续你的位,我也必坚定他的国13他必为我的名建造殿宇,我必坚定他的国位,直到永远。14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他若犯了罪,我必用人的杖责打他,用人的鞭责罚他。15但我的慈爱仍不离开他,像离开在你面前所废弃的扫罗一样。16你的家和你的国,必在我(原文作“你”)面前永远坚立。你的国位也必坚定,直到永远。’”(撒下7:12-16)
“世上的君王一齐起来,臣宰一同商议,要敌挡耶和华并他的受膏者,”(诗2:2)
虽然马加比家族主前167年到主前37年间建立过哈斯蒙尼王朝,但作为独立王国的时间短短不到50年,并且这不是一个大卫血脉的祭司家族王朝。此后崛起在巴勒斯坦地区统治的是罗马帝国任命的傀儡政权,即以色列的宿敌以土买人(亦即以东人)安提帕建立的希律王朝。不错,就是我们下一章将要在马太福音中看到的那位恐惧威胁他王位的婴儿耶稣,下令杀掉伯利恒两岁以下男婴的大希律王。
500年来以色列饱受异族帝国欺压统治,先知们指出这都是因为以色列的君王和百姓作为上帝的选民悖逆上帝,他们“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深深得罪了曾将他们在埃及作奴隶的祖先拯救带领出来,恩慈怜悯、圣洁公义的上帝。甚至旧约最后一个先知玛拉基之后,已经有四百年的时间,再也没有先知向他们传达上帝的话,有四百年的时间,没有神的拯救的信息再一次临到以色列人,到了耶稣时代,犹太人在政治方面受罗马统治,在文化方面则几百年来持续受希腊异教文化的侵入影响。所以,对于以色列人来讲,特别对于那些虔诚地等候弥赛亚的以色列人来讲,他们认为自己仍然处在被掳的时代。今天以色列的国歌“希望”有一句动人的歌词“两千年的希望,在应许之地得享自由,故土锡安和耶路撒冷。”,表达了沉淀在犹太复国主义者心中深深的信仰和情感,可能也很适合表达耶稣时代那些盼望弥赛亚来到的以色列人的心声,他们从亚伯拉罕传承的应许也已经两千年了。
二、马太的信仰告白与第一福音书的三个主题
“亚伯拉罕的后裔”关乎上帝的选民、“大卫的子孙”关乎以色列的君王,弥赛亚基督关乎以色列终极地盼望,当马太将“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耶稣基督”连在一起的时候,他是在作一个清楚而非常大胆的宣告:以色列乃至全人类的救主和万王之王已经来到!他在宣告耶稣这个人已经开始新的时代。对曾经为罗马统治服务的收税官马太来说,他肯定清楚知道他所宣告的信息的政治和宗教风险。马太是一个坚定的基督徒,在他福音书的序言里,在第一章他就三次使用耶稣基督这个震动改变世界和历史的称号(太1:1,16,18),这是他的信仰告白!
在第一句话中,马太就介绍出耶稣的身份,而这身份是有家谱为证的。这带出马太在这卷书中所要讲的三个重要主题:第一、是关于耶稣的身份,“大卫的子孙”关乎以色列的君王,在耶稣的时代,也是民间对弥赛亚的称呼,耶稣是弥赛亚君王。马太福音向我们传讲的是一个君王的福音,接下来的家谱是一份君王的家谱,是一个王的血统,而这位生下来就是君王的耶稣,是最后要走上十字架献上自己的君王,祂戴着荆棘的冠冕(太27:29),祂的罪状上写着“这是犹太人的王耶稣”(太27:37);第二,耶稣的工作,有了君王的身份,就有君王的工作,君王的工作是他的国度,这指向惟独在马太福音中出现的一个词,叫做“天国”,在路加福音或其他福音书里面会称为“神的国”,两者意思应该是一样的。“天国”这个词更加表达了以色列人的一个传统,因为他们敬畏耶和华,害怕违反第三诫,而不称耶和华为“神”而称祂为“天”。 “天国”在马太福音当中出现了三十二次,耶稣的工作在马太福音指向的是天国;第三,耶稣对我们的呼召,“亚伯拉罕的后裔”关乎上帝的选民,上帝应许万国要因“亚伯拉罕的后裔”得福(创22:18),而马太一开始就要他的读者们作好预备,听取这位“亚伯拉罕的后裔”在最后要说的话:使万民做门徒的使命(太28:19)。
“用荆棘编作冠冕,戴在他头上;拿一根苇子放在他右手里,跪在他面前,戏弄他说:“恭喜,犹太人的王啊!”(太27:29)
“在他头以上安一个牌子,写着他的罪状说:“这是犹太人的王耶稣。””(太27:37)
“并且地上万国都必因你的后裔得福,因为你听从了我的话。’”(创22:18)
“19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或作“给他们施洗,归于父、子、圣灵的名)。20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9-20)
对马太来说,耶稣已经改变了世界,祂也提出要求,若我们要活着作天国新造的子民,我们的生命就必须被改变。福音并不是一些资讯或建议,邀请我们决定接受还是推却。我们的任务,并不是以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来明白马太所说的故事;反而,在我们阅读马太福音的时候,他要完全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理解。马太写福音书,是要令我们成为耶稣的跟随者,成为耶稣的门徒。圣经学者们指出马太福音是一卷训练门徒的手册,他们分析马太福音,找出了耶稣基督的五种伟大的教导材料,和主耶稣带门徒言传身教、知行合一的模式,从5-7章登山宝训耶稣言传教导真理后,8-9章就带着门徒亲身身教,医病、赶鬼,施行各种神迹。学者们按照这种模式整理出马太福音的门训式大纲。
总结一下,马太在他的福音书中要向我们所传讲的那个福音:第一,它是君王的福音,这是指向基督的身份和位格;第二,天国的福音,这是指向基督的工作;第三,门徒的福音,这是指向耶稣对我们的呼召。我们会在第一福音书中反复看到这三个福音的面像。
三、 耶稣是怎样一位弥赛亚
耶稣是弥赛亚君王,马太在福音书一开始就向我们引介一个核心问题,而这问题要给他所要讲述的故事赋予生命:一位众人期待已久的弥赛亚,一位以色列深信可以解救自己脱离政治奴役的救主,怎么竟不像其他君王那样统领军队得胜?要受训成为门徒,就要认识到为什么这位耶稣,大卫之子,独一的真正君王,必须要在十字架上以最羞辱的方式被钉死,十字架是罗马帝国处死反叛奴隶和杀人重犯的残忍方式,主前73年,著名的斯巴达奴隶起义被镇压后,从卡布到罗马的大路上,十字架竖了一路,六千人被钉死在十字架上。马太福音的目的,就是要训练我们,训练他的读者,正如耶稣训练祂的门徒一样,以认出十字架所成就的救恩,代表了父上帝拒绝用世界所理解的方式来拯救我们—世界所理解的救赎关键在于要比敌人更有权力。世界所理解的拯救与解放是“枪杆子里出政权”,不相信这位死在十字架上的君王的救赎,这正是我们这个族群还没有得自由的根本原因。
马太福音那重要的转捩点,就是彼得在凯撒利亚 腓立比所作的认信。对于耶稣那关于自己身份的提问,彼得的回答正确地宣认,祂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儿子”。但当耶稣向门徒显出祂自己一定要上耶路撒冷,“并且被杀,第三日复活”时,彼得却斥责耶稣(太16:13-23)。彼得不能想象,那位将要拯救以色列的、大卫的继承人,要经历被钉于十字架上 。耶稣预言自己会复活,但这不足以叫彼得不斥责耶稣,因为彼得已经听不进其他话,他听到的只是耶稣在预告他的失败。彼得和其他门徒一样还没有预备好,他们不能理解上帝将透过十字架上的受难,不单要拯救以色列,也要拯救整个的创造。
“13耶稣到了凯撒利亚腓立比的境内,就问门徒说:“人说我人子是谁(有古卷无“我”字)?”14他们说:“有人说是施洗的约翰,有人说是以利亚,又有人说是耶利米或是先知里的一位。”15耶稣说:“你们说我是谁?”16西门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是永生 神的儿子。”17耶稣对他说:“西门巴约拿,你是有福的!因为这不是属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18我还告诉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权柄”原文作“门”)。19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20当下,耶稣嘱咐门徒,不可对人说他是基督。21从此,耶稣才指示门徒,他必须上耶路撒冷去,受长老、祭司长、文士许多的苦,并且被杀,第三日复活。22彼得就拉着他,劝他说:“主啊,万不可如此!这事必不临到你身上。”23耶稣转过来,对彼得说:“撒但,退我后边去吧!你是绊我脚的,因为你不体贴 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太 16:13-23)
弥赛亚,耶稣,被钉十字架,也解释了祂作为“亚伯拉罕后裔”的这个身份。上帝要亚伯拉罕献上以撒,那是他唯一的儿子,是要体现上帝对亚伯拉罕的应许,即成为多国之父。我们一定会象彼得那样承认,我们会觉得献以撒的故事是非常令人反感的。我们之所以有这种感觉,是因为献祭的语言对我们这些现代人来说,已经变得很遥远、且显得迷信不科学没有意思。我们更乐于接受上帝所要求的是恒久的爱而不是献祭,是对上帝的认识而不是献祭。(何6:6,太12:7)。
“我喜爱良善(或作“怜恤”),不喜爱祭祀;喜爱认识 神,胜于燔祭!”(何6:6)
“‘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你们若明白这话的意思,就不将无罪的当作有罪的了。”(太12:7)
但是,如果我们要对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挣扎,以及对祂的受审和被钉十字架有正确的理解,有一个献祭必须要完成,才可以将我们从那些主导我们生命的献祭系统中释放出来。因为不管我们是否承认,我们的生命仍然被献祭的语言所主导,特别是有关国家和战争或关于某某主义的献祭。我们以天安门广场的仪式和纪念碑的花圈来献祭,正如小学生每天被要求颂读领袖语录一样,都是现代献祭的语言。
确实,献祭是人类最显著的行动,它的姿态显出我们想回归永恒上帝的正确愿望,但亚当的后裔总是以各种复杂甚至怪异的错误方式,向千百种错误的对象献祭,我们总是复杂难解的受造物,甚至能够扭曲任何美善的恩赐礼物。因此,我们已尝试—正如以色列也曾经这样尝试—用我们的献祭作为操控上帝那美善恩赐/礼物的方法。即使希伯来书告诉我们,耶稣已经一次过、永远地废除了燔祭和赎罪祭。因为父上帝的心意是“只一次献上祂的身体,就得以成圣。”(来10:10),但我们仍是在献祭。
“我们凭这旨意,靠耶稣基督只一次献上祂的身体,就得以成圣。 ”(来10:10)
上帝赐下律法给以色列人,让他们藉此能成为神国子民,有献祭的能力。但以色列却成为一个范例,说明我们有能力利用上帝的律法满足我们的内心计谋和欲望。因此,父差派子,谦卑成为人的样式,顺服至死,甚至死在十字架上,永远结束了任何不以祂的十字架为标准的献祭。我们的天父阻止了亚伯拉罕,为他预备羊羔来代替以撒;但父上帝自己却没有留下祂的独生子,叫独生子为我们成了那必须的祭物,好使我们得以自由,不用再无休止地用自己的方式来拯救自己。
另外,我们也一定注意到,这位君王的献祭是带有政治性的。这个人子耶稣、上帝的儿子,是那位要终结这世界的领袖所献的祭的君王,他们希望这些献祭可以叫他们的统治显得神圣不可侵犯。基督的献祭是唯一真正的献祭。令其他为了较次要原因或较次要的神而献的祭,备受质疑。因这缘故,这世界的领袖—就是那些反对十字架或占有十字架的人—都要在十字架前颤抖。世上的领袖要求别人为自己牺牲,基督的十字架便对这权利作出挑战。所以政治与献祭的问题是相关的。权力是政治的构成要素,我们在这卷书很快将会看到,当来自东方的智者/博士,提到那要出生的是“犹太人的王”时,希律的回应正是反映了政治的权力。希律毫不犹疑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而杀害婴儿。所以,马太福音是关乎“耶稣的政治”,要带出在这世界的权力政治以外的一种选择。
再者,耶稣的政治带来的不单是在福音书中的政治,也是阅读福音书这个过程的政治。对福音书作正确的阅读,这需要一群被十字架献祭所形塑的门徒。那就是一个其首要的政治行动乃是以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随主—这种政治行动正是希律的那种权力政治以外的另一种选择。这就肯定,教会是另一个的政治,有别于世界的政治。用更严谨的神学术语来解释,耶稣作为“大卫的子孙、亚伯拉罕的后裔”,其政治特质意味着基督的位格和其工作是不可分割的。基督的位格中先知、祭司、君王的职分功能缺一不可,但是今天的基督徒常常只是执行祭司的职份,连先知指出批评世界的君王和百姓的罪恶的功能都较少发挥,君王的职分更几乎忘却或以不谈政治为由回避。有些人将对拯救的理解和耶稣的教导分别开来,这其实反映了基督徒对世界的迁就或着说妥协。道成肉身的教义不幸地被那妥协了的教会所误用,让教会以为自己因信了正确的教义,因此她就是忠心的。但当道成肉身得到正确的理解,便意味着耶稣的位格和祂的工作是不能分割的,因为耶稣透过我们有份于新的生活方式,来拯救我们,这生活方式的名称就是教会。
让我们一起祷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