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行公义的器皿
2022年7月24日讲道
讲题:作行公义的器皿
毛志斌 Abraham Mao
经文:
和合本弥6:8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 神同行。
吕振中弥6:8世人哪,永恒主已指示了你什么是善∶永恒主向你要的是什么∶无非是要你行公义,爱坚贞,谦卑谨慎跟你的上帝同行阿。
新译本弥6:8世人哪!耶和华已经指示你什么是善,他向你所要的又是什么;无非是要你行公义,好怜悯,谦虚谨慎与你的 神同行。
现代译弥6:8不!上主已经指示我们甚麽是善。他要求我们的是:伸张正义,实行不变的爱,谦卑地跟我们的上帝同行。
KJV 英弥6:8He hath shewed thee, O man, what is good; and what doth the LORD require of thee, but to do justly, and to love mercy, and to walk humbly with thy God?
NIV 英弥6:8He has showed you, O man, what is good. And what does the LORD require of you? To act justly and to love mercy and to walk humbly with your God.
“38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39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40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41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42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的,不可推辞。43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44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太5:38-44)
引言:我2013年-2016年在美国加州读神学,一个周一,我去图书馆准备查资料,到了却发现图书馆放假,才知道那天是美国联邦法定假日,纪念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牧师的生日。日期定为一月的第三个礼拜一。
一位牧师的生日被定为国家纪念假日,看来我们做传道人的前途很大哈!作为一位浸信会的牧师,马丁·路德·金领导的黑人民权运动改变了美国的历史,带来了人类历史性的进步!而他一生的作为,是在响应上帝的呼召,成为上帝公义的器皿!
马丁路德金牧师在被刺杀前最后一篇讲道,题目为Mountaintop「山顶」。1968年4月3日,他在讲道前,已收到要刺杀他的恐嚇信。但他无惧地说:我们没什么好恐惧的,除了恐惧本身。他引述阿摩司书5:24 【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
最后他好像摩西站在山頂看应許之地說:「我未必能与你们一起到那应许之地,但我们作为神的子民,必会进入那应许之地。」(I may not get there with you. But I want you to know tonight, that we, as a people, will get to the promised land.)结束时他引用南北战争的名歌:我的眼睛看見主再來的荣耀──Mine eyes have seen the glory of the coming of Lord。第二天黃昏六点零一分他在露台遇刺身亡。为上帝公义在地上的彰显和拓展,马丁路德金牧师献出了他的生命,成为上帝公义祭坛上的一个贵重的器皿!
当今天,我们在中国被丰县铁链女、唐山黑社会暴打妇女的恶劣、罪恶事件一再震惊,愤怒之时,我们也为这片土地上邪恶、暴力公然肆无忌惮地横行、真相被掩盖、正义呼声被消声而扼腕悲愤、痛心疾首,更为在这些事件看不到挺身而出、扶助弱小、伸张正义的国人而倍感无力无望。然而,作为基督徒,我们更当为所生活的这个社会为何如此黑暗不公而反思、认罪悔改,因为耶稣基督说:“13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14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太5:13-14)我们真正成为盐和光了吗?为什么我们中国教会据说至少已经有了几千万信徒,但在社会公义的重大事件上很少听到教会的声音呢?为什么光天化日之下随处可见的暴行、暴政中,很少看到、听到基督徒和教会挺身而出的声音和身影呢?我想其中一个原因,我们缺少象马丁路德金牧师那样将自己献上为上帝公义祭坛的器皿,我们缺少行公义的器皿。以致外邦人会嘲笑中国的基督徒是“打着基督旗号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佛系基督徒”等等。让我们从今天的主题经文一起来思考作行公义的器皿。先知弥迦这句著名的话说“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弥6:8)。
一、什么是公义的器皿?
从圣经我们知道,公义是神的本质属性之一, 他喜爱公义;诗人说: “耶和华是公义的,祂喜爱公义。”(诗11:7)
圣经中有大量的论述公平、正义的经文,先知弥迦谈到的行公义,公义、公平(希伯来文mišpāṭ, 英文 justice)一词在旧约中406节经文中出现了422次,旧约中另外一个常用的译为公义、公正的(希伯来词ṣěʹḏěq,英文righteousness)在150处经文中出现159次。新约中翻译为义、正义的(希腊词dikaiosynē,英文righteousness; justice)出现了95次。新旧约含有“公平”、“公义”、“公正”词句的经文至少650多处,这些经文从多方面论述了上帝的公义本性及所要求的社会公平正义伦理。可以说:公义是圣经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耶稣在十字架上为过去、现在、未来所有信祂人的罪得赎、为你、我被钉死,正是为了满足天父公义的要求!
但是,我们看人类的历史、看今天的现实,人类社会的生活被罪恶和各种不公义的人、事物充满,而且越发加增。(。。。中国防不胜防的毒食品、雾霾、水污染的,癌症一样扩散在官员群体中的贪污腐败;美国改变圣经男女性别和婚姻定义的同性婚姻合法、只主张LGBT人群权利的政治正确,却不允许在公立学校挂出十诫和基督徒祷告。。。) 这是为什么呢?基督徒、传道人通常都会从末世论的角度来回答:罪恶不公加增,这本是末后必然的境况。
影响中国教会很深的基要神学观点更是强调基督徒只要过好虔敬的信仰生活就好了,世界的不公不义我们似乎无能为力,特别是涉及政治这样直接有关公义问题的领域,干脆避而不谈,似乎上帝是只能在教会内、个人、家庭、经济等领域作主的上帝,政治则不许谈。
这是神所期待我们的吗?今天主题经文说上帝要求以色列三件事,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我们可以从改革宗神学家弗兰姆(John M. Frame)从圣经提出认识论和基督教伦理学的三个视角:规范性、处境性、存在性,来看这节经文(图1)。
圣经告诉我们,上帝掌管一切,祂是权威、并且与我们同在(道成肉身);因此处境、律法以及个人都是整个有机体的一部分,一同彰显上帝的主权。基督徒的伦理应该把律法、处境以及伦理之下的对象呈现为一个有机整体。一个基督徒对律法的了解本质上与他对处境及个人的了解一样。三者在彼此之间互作“视角”。也各自成为整体的视角,任何一个视角也包含(而非排除)另两个视角,因此三个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侧重点涵盖同样的范围。在规范性的视角中,我们问我们的信念是否与思想的规范一致?在处境性视角中我们问我们的信念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在存在性视角中,我们问我们是否可以用这种信念来生活?
从规范性视角,上帝要我们遵行祂的命令,存心谦虚、清洁、谨慎、小心跟随顺服天父上帝的话语和指引与神同行;从处境性视角,上帝要我们效法基督,作主门徒,在罪和不公义的世界成为盐和光,伸张正义;从存在性(自我的)视角,上帝要我们依靠圣灵,被圣灵充满,努力践行活出十字架上彰显出的上帝怜悯信实的爱。
正如在弥迦那个时代,这三件事对今天也是适切的。神要求他的儿女用行动活出他们的信仰,先知弥迦代表神责问道:“耶和华岂喜悦千千的公羊,或是万万的油河吗?我岂可为自己的罪过献我的长子吗?为心中的罪恶献我身所生的吗?”(弥6:7)
因为当时以色列民以宗教的献祭礼仪代替敬虔的实际,不行公义,不好怜悯,不遵行最大的戒命:爱神爱人!耶稣在他活在地上的时候教训文士说:”第一要紧的就是说:『以色列啊,你要听,主我们神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其次就是说:『要爱人如己。』再没有比这两条诫命更大的了。」”(可12:29-31)
沒有任何狂热的圣殿献祭活动能够填补公义的真空。上帝是公正的,并且时常向他的百姓行公义;反过來,他要求他们也生活和活动在公义之中。
神要求我们作行公义的器皿。“行仁义公平,比献祭更蒙耶和华悦纳。”(箴21:3)
先知们都在对他们时代的君王和百姓大声疾呼守公平、行公义,并宣告上帝的公义审判临近:“耶和华如此说:“你们当守公平、行公义,因我的救恩临近,我的公义将要显现。”(赛56:1) “耶和华如此说:你们要施行公平和公义,拯救被抢夺的脱离欺压人的手;不可亏负寄居的和孤儿寡妇,不可以强暴待他们,在这地方也不可流无辜人的血。”(耶22:3)这些来自上帝的行公义的命令也是对我们发出的。
二、为什么要作公义的器皿
1、行公义使人得蒙神喜悦、得福、得生命
“(大卫的诗。)耶和华啊,谁能寄居你的帐幕?谁能住在你的圣山?就是行为正直、做事公义、心里说实话的人。”(诗15:1-2)
“凡遵守公平,常行公义的,这人便为有福”(诗106:3)!。
“恒心为义的,必得生命;追求邪恶的,必致死亡”(箴11:19)。
“在公义的道上有生命;其路之中并无死亡”(箴12:28)。
“你们若知道他是公义的,就知道凡行公义之人都是他所生的”(约壹2:29)。
耶和华喜悦祝福行公义的人,圣经上有很多这方面的经文,因时间限制,我就不多讲,重点放在后面的信息。
2、行公义能广传福音
“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他用膏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报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路4:18),
“你当为哑巴(或作:不能自辩的)开口,为一切孤独的伸冤。你当开口按公义判断,为困苦和穷乏的辨屈。”(箴31:8-9)
主耶稣来,传天国的福音,叫人悔改,他首先、也常常去的是那些贫穷的、瞎眼的、被捆绑、被压制的人群中。也就是常常去到那些在社会上受歧视、遭受不公平的对待的人群中。
见证故事3分钟: 2009年8月,我接到基督徒维权律师团的发起人、北京宪政学者范亚峰弟兄的电话,说深圳有位还没信主的朋友郭永丰,追求公义,因为发文章反腐败,又在网上组织公民监政会,被公安国保派黑社会砍杀,手差点砍断,很需要福音和探访,我就去探访,看到他当时手缠绷带,又愤怒、又恐惧、又穷困受政府用不公义的手段威胁逼迫,我就给他传福音,带他决志信主,当时听说有个教会有医治的恩赐,我就带他去那个教会聚会,不料,那个教会的长老听说他得罪了政府,不考虑情由,就对我说,不要带他去这个教会了。这件事使我当时很伤心,伤心的是难道基督的教会不应是向所有寻求耶稣的人敞开门吗? 难道上帝不正是要来寻找迷失受伤的羊的吗?为什么今天有些教会惧怕政府到了这样一种地步?竟然不能接纳包容一个没有违反任何法律、而只是因为言论或一些异见被政权逼迫的人呢?
后来,神亲自医治了他,使他的断手复原,他又被当局以无谓的罪名抓去两年劳教,2011年出来后,就在我服侍的教会受洗了。在狱中他也经历神的保护和同在,自此他也热心传福音,领了不少朋友来教会,有不少信了主。
这个经历让我看到,那些遭受不公义对待、受伤害的人正是最需要耶稣的人。对今天中国庞大的上访人群等社会弱势群体的一点关怀和爱,就是行公义,能为上帝收割许多的灵魂。
3、行公义才能成就神的国
“因为神的国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罗14:17)。
赵天恩牧师的三化异象,就是中国福音化、教会国度化、文化基督化近20年来在中国新兴城市教会日渐深入人心。其中文化基督化就是福音派和改革宗教会强调的福音文化使命,就是作上帝管家的使命。在近几十年灵恩运动中也强调大使命是国度的福音,基督徒要占领社会生活7个领域的山头,就是在家庭、经济、政治、教育、宗教、媒体、艺术(体育)七个领域中要居上不居下,居首不居尾。其中政治领域就是直接有关公义问题的领域。政治是什么?按亚洲第一共和国中华民国的缔造者、基督徒孙中山先生的话说:“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是中山先生的政治理想。
如果政治成为基督徒的禁区,等于是说创造宇宙万物和人类的耶和华神不是全地真正的主宰!
(资料)
1974年在瑞士洛桑举行的第一届世界福音会议的成果《洛桑信约》中宣告:
“我们在此表示忏悔,因我们忽略了社会关怀,有时认为布道与社会关怀是互相排斥的。尽管与人和好并不等同于与上帝和好,社会关怀也不等同于布道,政治解放也不等同于救恩,我们还是确信:福音布道和社会政治关怀都是我们基督徒的责任。因为这两方面是我们在神论和人论的教义上,以及我们对邻舍的爱和对基督的顺服的必要体现……当人们接受基督时,他们就得以重生,进入他的国度;他们不仅必须努力在这不义的世界中彰显上帝的公义,还要传扬他的公义。我们所宣告的救恩应当在个人生命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都改变我们。信心没有行为就是死的”(《洛桑信约》5—基督徒的社会责任)。
所以,我们在地上靠主行出神的公义,关乎神的国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关乎神的国的降临、在地上的彰显和成就!
当保罗在罗马狱中写信给属灵的儿子提摩太时,他说“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提後4:7-8)。
三、怎样做公义的器皿
我们都是亚当的子孙、全然败坏的罪人,没有行义的能力,正如保罗在罗马书中悲叹说“我也知道在我里头,就是我肉体之中,没有良善。因为,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罗7:18)。但我们蒙恩得救的罪人,因信称义,就披上了基督的义袍,不仅如此,主耶稣还要我们因信行义!他在登上宝训里说:“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太5:9-10)八福里有四福都和行公义好怜悯有关!
“你们要为自己栽种公义,就能收割慈爱。现今正是寻求耶和华的时候;你们要开垦荒地,等他临到,使公义如雨降在你们身上”(何10:12)。
但如何作公义的器皿?
弥迦说的三件事:就是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弥6:8)。其实就包含了答案。行公义,我们已经阐述了很多,好怜悯。怜悯,也常翻成爱心的怜悯(希伯来文ḥěʹsěḏ,英文mercy,),也是旧约所述上帝基本的属性之一。正像上帝经常以信实的爱的怜悯对待他的百姓,所以祂也要求他们以爱心的怜悯对待他人。爱心的怜悯与公义有密切的关系。但比行公义的德行更进一步;它在不要求賜予的地方賜予,在不配得到帮助行动的時候作出行动,而且同时见诸态度与行动。它是使徒保罗在他那独特的爱的颂歌中所颂扬的美德之一部分(林前十三1-13)。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恩慈就含着怜悯。
爱和怜悯是行公义的动力和源泉!
如何行公义的关键是謙卑与上帝同行。
信仰的中心在于与上帝保持关系,每天跟祂同行,才能不断获取从上帝而来的能力行出公义;謙卑地与上帝同行(力量来源)和实行公义与好怜悯(爱)齐手并进。这种美德的三视角关系形成信仰生活的基础。也就是行公义的器皿在爱、公义、力量三者都需从上帝获得具备,并平衡运用,才能荣耀上帝。这是我们基于三位一体而提出的公共神学:基督教现实主义Christian Realism —自由的三个维度:爱、公义、能力(图2)。
如果只强调爱和公义,却没有力量能力,就会成为多愁善感的感情主义,空谈而无行动,光说不练,就像今天的文士,一些网络作家,嘴上谈公义很多,也象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坐而论“道”却无法“行道”。
如果只注重公义和力量,却没有爱,就会以牙还牙,成为律法主义者(法利赛人),即使行动上做一些公益慈善,却是无慈心的公益行为,甚至在实际中沦为假冒伪善、沽名吊誉。
如果只有爱和力量缺乏公义,在社会和教会中就会成为有慈心的独裁者(父权主义),或者家长政治、性别歧视、大男人主义等等。
马丁·路德·金在领导黑人民权运动中他逐渐确立了非暴力抗争的原则。非暴力抗争的思想来源于圣经,来源于耶稣对彼得“收刀入鞘”的教导,也基于登山宝训和主耶稣一生坚定地走向十字架的公义道路。
(在这里,我要澄清主耶稣在登山宝训中一段常被人错误解释理解的经文。就是马太福音5:38-44:“38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39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40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41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42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的,不可推辞。43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44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太5:38-44)
耶稣教导说:“不要与恶人作对。”(Do not resist an evil person.)。这里关键的动词作对(希腊文anthistēmi,英文翻译为resist)希腊原文由两个部分组成:anti-在英文指对抗,histēmi这个动词的名词形式stasis意思是暴力叛乱rebellion、武装暴动riot。在旧约希腊文译本七十士译本中,anthistēmi 主要是指两军交锋的军事对抗。在新约它描述巴拉巴这个叛乱份子“作乱的时候,曾杀过人。”(可15:7,路23:19,25)。因此,耶稣这句话原文的意思是说:不要以暴力对抗邪恶的人。耶稣没有吩咐祂受压迫的听众不要与恶人作对,祂从未教导他们顺从恶人,祂的整个传道生涯与这种愚蠢的想法格格不入。
但是,为詹姆士国王(King James)翻译KJV英王钦定本圣经的宫廷翻译者将anthistēmi翻译为了不要与恶人作对,将耶稣教导的非暴力的抵抗翻译为了不抵抗的顺从。耶稣和要用暴力反抗罗马统治者的奋锐党一样委身对抗邪恶,但他教导和亲自示范的是坚定地走向十字架的非暴力和平的对抗方式。正确解释了这句话,下面耶稣讲的三个例子我们就不再困惑难解。
“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太5:39)。一个人怎样打对方的右脸?大多数人都不是左撇子,右手顺手打到的是对方的左脸,要打到对方右脸只能用自己右手的手背。在圣经中右是尊贵的位置(英文右边Right意思是对的),左边(left离开)是低贱的,当时社会处境中,左手只能用来做不洁的事务。用右手手背打对方的右脸是一种严重的侮辱,不是为了殴打而是为羞辱对方,为的是让对方安分,反手掌挄是当时主人对奴隶、军队中上司责备下级、罗马人打犹太人的方式。突显一种建制化不平等的尊卑服从关系,弱者如果报复,就等同于自杀。在所有情况下,耶稣的听众都不是动手打人者、对人开展法庭诉讼者或者强迫别人劳动者。而是这些行为的受害者:“有人打你。。。想要告你。。。强逼你走一里路。。。”祂的听众中许多人受过这些侮辱。心里被迫压抑着受到非人道对待的愤怒。这些压迫源于种族和阶级、性别和地位、以及被帝国占领的结果。
那么,为什么,耶稣劝勉这些已经受到侮辱的人连另一边脸也转过去由对方打呢?因为这种回应会造成打人者的很大困难,他不能用右手反手打对方的左脸,因为鼻子会阻碍他,他也不能用左手,因这等于说与被打者平等,承认对方是同辈。因此耶稣教导采取转过左脸给对方打的行动,是剥夺压迫者侮辱人的权力,等于说“你再试一次吧,你第一次攻击没有达到你想要的效果。我否认你有侮辱我的权力。我跟你一样,都是一个人,你的地位没有改变这个事实,你不能贬低我。”这种回应,绝对不是劝人被动逆来顺受和懦弱,而是一个反抗行动。
耶稣第二个例子以法庭为例,有人被控,对方要拿他外衣。旧约的律法为我们提示这例子的背景 “10你借给邻舍,不拘是什么,不可进他家拿他的当头。11要站在外面,等那向你借贷的人把当头拿出来交给你。12他若是穷人,你不可留他的当头过夜。13日落的时候,总要把当头还他,使他用那件衣服盖着睡觉,他就为你祝福,这在耶和华你 神面前就是你的义了。。。17你不可向寄居的和孤儿屈枉正直,也不可拿寡妇的衣裳作当头。”(申24:10-13,17)只有最穷的人,才会以外衣作为借贷的抵押,犹太律法严格要求债主每天日落时归还外衣,让穷人可以盖着睡觉。欠债是第一世纪被占领的犹太地严重的社会问题,耶稣的听从都很熟悉:穷人因欠债,无力偿还,被债主拉到法庭,债主要以法律方法拿去他仅剩财产的事。耶稣的听众是穷人,他们对夺去其土地、物品、甚至外衣,令他们饱受屈辱的制度十分痛恨。耶稣要他们在法庭上连里衣也放弃,这表示脱掉他们所有的衣服,赤条条的走出法庭!赤裸是犹太教的禁忌(创9:20-27),羞耻不是落在赤裸一方,而是落在看见赤裸或引至别人赤裸的一方。藉着脱光衣服,你让债主在法庭上身处令迦南受咒诅的同一禁忌下。可想场面是何等的惊动和令债主尴尬!你顷刻将情况扭转过来,你不期望赢得审判(正象在这个国家许多良心犯案子一样),法律对对方完全有利,或是完全沦为不义指控的工具,但你拒绝受羞辱,同时,你对这个使穷人债台高筑的制度提出惊人抗议!你等于在说:“你想要我的外袍?拿去一切吧!现在你拥有了我一切,除了我的身体,你接着要取去我的身体吗?”这样,债主被揭露为不义的,这样非暴力抗争的行为以机智大胆的嘲讽,将剥削者的残暴揭露出来,使压迫者的不义在法律、秩序下的伪装和沦为不义工具的法律和制度变成笑柄!
耶稣讲的第三个例子,就是关于走二里路的叙述,背景是罗马军人可以强迫被占领地的人民为其背负行李走一里路的法律。根据严厉的罗马军法,强征走超过一里要受严厉惩罚,对为自己是上帝的选民骄傲而又作为被罗马帝国征服地的臣民的犹太民众,耶稣让他们在被强迫劳役时主动提出多走一里路,是让受压迫的人取回主动权,让惊讶不知所措的罗马士兵不再享有征服者的感觉。耶稣的听众都可以想象的到罗马士兵请求犹太人的滑稽情况:‘奥,请把我的背包还给我’。他们一定为可以这样令压迫者不安而喜悦。)
因此,基督教不是一种软弱的、逆来顺受的信仰,在基督信仰中,始终强调爱与公义的平衡。追求公义、反抗不公义是上帝赋予人不可剥夺之权利,但基督教的公义与其他任何社会思想和社会制度所倡导的公义都不同——在基督教里,公义与爱,如同天使之两翼,有着平衡与搭配之关系。没有爱的公义,没有爱的反抗,便成了以暴易暴,便成了阶级斗争,便成了二十世纪以来形形色色的“革命”。
以“我有一个梦”的演讲闻名世界的 马丁·路德·金,他的演讲直接从圣经中汲取亮光。他深知,真正的领袖不是他自己,而是上帝,他说:“我们必须将上帝置于前方。让我们在所有行动中都做基督徒。但让我今晚告诉你们,我们仅仅谈论爱是不够的。爱是基督教信仰的关键之一。另一关键称为正义。站在爱后面的永远是正义。”
对今天有志于作公义的器皿的基督徒,爱、力量、公义 三者都需平衡具备。
结语:
在美国最早的殖民地麻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市中心,有一条10多公里的旅游记念小路“Freedom Trail”自由小路,当我2010年在波士顿行走在这条串联起美国独立战争各个重要历史名胜地点的红砖小路时,路过了著名的 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这碑为了纪念在二战中被杀害的600万犹太人修建。
在石碑碑文上面镌刻着马丁.尼莫拉牧师的一首世界著名的诗–“起初他们”。 When the Nazis came for the communists, I remained silent; I was not a communist. When they locked up the social democrats, I remained silent; I was not a social democrat. When they came for the trade unionists, I did not speak out; I was not a trade unionist. When they came for the Jews, I remained silent; I was not a Jew. When they came for me, there was no one left to speak out. 起初纳粹追杀共产主义者 我不说话 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 接着他们追杀社会民主主义者 我不说话 因为我不是社会民主主义者 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 我不说话 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 之后他们追杀犹太人 我还是不说话 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最后他们要追杀我 但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我将这首诗改了一下:
起初他们追杀政治异见分子
我不说话
因为我不是异见分子
接着他们追杀上访访民(法轮功)
我不说话
因为我不是访民(法轮功)
后来他们追杀维权律师
我不说话
因为我不是维权律师
之后他们追杀精日亲美不爱国分子
我不说话
因为我爱国
之后他们追杀有钱人
我还是不说话
因为我不是有钱人
最后他们要追杀我
但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马丁·尼莫拉(1892年1月14日-1984年3月6日)是一位德国著名神学家,信义宗牧师。最初他是阿道夫·希特勒的支持者,但后来因为他反对德国新教教会的纳粹化而被纳粹囚禁于集中营。战后,尼莫拉走出牢房,宣讲了《起初他们》这首忏悔诗并广为人知。他帮助起草了斯图加特悔罪书,在这份声明中,德国各新教教派的牧师正式承认他们对希特勒统治下的苦难负有连带责任。)
他的诗歌是忏悔,也是警告!
马丁·路德·金曾经说过:“历史将会记录,在社会转型期,最大的悲哀不是坏人的嚣张,而是好人的过度沉默。”
盼望今天在转型期的中国,预备迎接大复兴大收割的中国教会有一批热心行公义的基督徒被神呼召兴起,盼望好人不再过度沉默,让我们一起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我们的神同行!
让我们一起祷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