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讲道声声雷(上)
讲题:平原讲道声声雷(上)
毛志斌 Abraham Mao
经文:
“17耶稣和他们下了山,站在一块平地上;同站的有许多门徒,又有许多百姓,从犹太全地和耶路撒冷,并推罗、西顿的海边来,都要听祂讲道,又指望医治他们的病;18还有被污鬼缠磨的,也得了医治。19众人都想要摸祂,因为有能力从祂身上发出来,医好了他们。
20耶稣举目看着门徒,说:“你们贫穷的人有福了,因为 神的国是你们的!
21你们饥饿的人有福了,因为你们将要饱足!你们哀哭的人有福了,因为你们将要喜笑!
22人为人子恨恶你们,拒绝你们,辱骂你们,弃掉你们的名,以为是恶,你们就有福了。
23当那日,你们要欢喜跳跃,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他们的祖宗待先知也是这样。
24但你们富足的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受过你们的安慰!
25你们饱足的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要饥饿!你们喜笑的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要哀恸哭泣!
26人都说你们好的时候,你们就有祸了,因为他们的祖宗待假先知也是这样!
27只是我告诉你们这听道的人,你们的仇敌,要爱他!恨你们的,要待他好!28咒诅你们的,要为他祝福!凌辱你们的,要为他祷告!29有人打你这边的脸,连那边的脸也由他打。有人夺你的外衣,连里衣也由他拿去。30凡求你的,就给他。有人夺你的东西去,不用再要回来。31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
32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可酬谢的呢?就是罪人也爱那爱他们的人。33你们若善待那善待你们的人,有什么可酬谢的呢?就是罪人也是这样行。34你们若借给人,指望从他收回,有什么可酬谢的呢?就是罪人也借给罪人,要如数收回。35你们倒要爱仇敌,也要善待他们,并要借给人不指望偿还,你们的赏赐就必大了,你们也必作至高者的儿子,因为祂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恶的。36你们要慈悲,像你们的父慈悲一样。
前言:
刚刚我们读的路加福音6章17-49节这一大段经文是主耶稣站在一块平地上向大众讲道的记载,通常被称为平原宝训。与马太福音5至7章的“登山宝训”在内容上相似,但短了很多。对比登山宝训和平原宝训,我们可以看到两处讲论在环境、对象和信息都有差异的地方。马太所写的是“1耶稣看见这许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门徒到祂跟前来。2祂就开口教训他们说:”(太5:1-2)。路加记载的是“17耶稣和他们下了山,站在一块平地上;同站的有许多门徒,又有许多百姓,从犹太全地和耶路撒冷,并推罗、西顿的海边来,都要听祂讲道,又指望医治他们的病;”马太记载地点是在山上,路加写的在一块平地上;前者对象是门徒,后者对象包括门徒、百姓还有许多来求医的人。有两个原因令百姓从各地远道而来,聆听耶稣的教导和接受祂的医治,福音书中我们看到耶稣服侍和带门徒的方式,是将教导与怜悯的服事结合在一起的,言传和身教并重。“有能力从祂身上发出来,医好了他们”,医病和赶鬼彰显出耶稣身上神国的权能。祂曾说“我若靠着神的能力赶鬼,这就是神的国临到你们了。”(路11:20)
在讲论的内容上,平原宝训中,路加福音的作者医生路加没有象马太那样处理律法的问题。可能是因为这卷书是写给外邦人读的,路加写作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这两卷书的目的是为了向外邦人解释新生的基督信仰的来源、历史和实质,路加把耶稣原本对犹太听众的讲论,编写成外邦人可以明白的信息。不论这篇讲章是由耶稣众多教训综合成的,还是记载的耶稣某一次的讲论。路加是要向那个时代罗马世界的人和今天的教会阐述作为神国子民应当有的生活样式,作为神国子民应当如何生活为人?但和主耶稣在登山宝训八福教导“天国的宪章”最明显不同的是,在平原宝训中,路加所提到的论祸是马太没有的。从祸福因由的对比中,路加将耶稣宣讲的天国价值体系与这个世界的价值观形成鲜明地对立。耶稣的话语就像平原上空滚动的惊雷,震动一代代读到这些真理话语的人。
前面路6章12-16节记载耶稣拣选了十二门徒,十二门徒与旧约十二支派相对,也就是耶稣要重建以色列的国度,以色列的国度是神国的模型。换句话说,耶稣来了要建立神的国度,这个国度里神的百姓必须按照神国的价值观活出一个全新的生命,以在这地上的国的包围中、抵挡中、围剿中见证基督和祂福音的荣耀。
一、耶稣讲论雷人的祸福因由(20-26)
耶稣在20-26节以先知诗歌体呼吁“Blessed are you who are poor, foryours is the kingdom of God. …”(NIV)“有福了。。。的人,因为。。。” 向认同祂的人先宣告了四个神的恩典福气,后讲论了四个有祸了 “But woeto you who are rich, for you have already received your comfort. …”(NIV)“有祸了。。。的人,因为。。。”。四福与四祸是完全相对的,贫穷的人与富足的人相对,饥饿的人与饱足的人相对,哀哭的人与喜笑的人相对,恨恶你们的人与说你们好的人相对。四福与四祸是完全相反的观点,这些福与祸的观点与世界上主流的观点是完全相反的。
1、什么人是有福了(20-23)
弟兄姐妹,在这个人人以追求幸福快乐为人生目的,普遍视金钱财富为唯一价值标准,大部分人将感官的快乐当作幸福的时代。你走在城市街道上随处都看见、听见周围的人玩着手机上的抖音段子,发出哈哈、嘎嘎的大笑声,你会感觉耶稣“哀哭的人有福了,喜笑的人有祸了”的说法,简直是与现存世界格格不入。
路加福音是一卷突显耶稣基督是人子,强调祂人性完全的书。所以路加所用贫穷的人、饥饿的人、哀哭的人首先是指那些敬虔的贫穷的人,因着贫穷而饥饿的人,他们在物质上一无可靠,他们知道自己必须依靠神,因为生命并非他们能控制的。马太用虚心的人,“灵里贫穷的人”the poor inspirit来表达这个意义。这个世界上的富足人经常都是自恃的,因为他们以为世界是由他们掌控的;但贫穷人不是如此,而领受神国的正是这些谦卑的人。耶稣自己宣告祂弥赛亚的使命正是为这样的人而来:“18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祂用膏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报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19报告神悦纳人的禧年。”(路4:18-19)耶稣说你们这些贫穷的人现在就已进入国度里面了。因为神国已经随着耶稣而降临这世界。现在饥饿的人,蒙应许在未来将要饱足。主的兄弟,初代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雅各说“5我亲爱的弟兄们,请听,神岂不是拣选了世上的贫穷人,叫他们在信上富足,并承受祂所应许给那些爱祂之人的国吗?”(雅2:5)贫穷和饥饿的人也因生活逼人而悲哀,不过有一天他们要欢笑。神看见他们的眼泪,他们的眼泪将变成欢笑。失望和痛苦将变成喜乐。
整段论述福气的最后一小段是关键,22-23节表明了那些蒙福者的信仰光景,这些人遭受犹太社群憎恶、侮辱、弃绝与排斥,并冠以恶名,因为他们投奔人子耶稣。
从贫穷的人、饥饿的人、哀哭的人到被恨恶拒绝的人,描述了因着与耶稣的关系逐渐提升的负面反应。宗教信仰在古代不是个人的事情,跟随耶稣就要面对受宗教迫害的生活:失去家庭情谊、被逐出犹太会堂、切除与主流社会的联系等等,其实,在今天很多敌基督的社会环境中也一样。主耶稣特别要那些跟随祂的门徒认清一个神国的应许和属天的法则:一个肯付代价去跟随主的人,不论因贫穷、因饥饿、因哀哭或因逼迫,他们都是有福的。有福的(希腊文makarios,英译 blessed、happy、 fortunate)希腊原文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因有份于神国的救恩而发出一种特有的属灵欢欣、喜乐。这喜乐是一个命令,也是应许,不是等到将来才欢喜跳跃,乃是正当为主的缘故被辱骂、毁谤的时候,就要欢喜跳跃。这话是不是有些匪夷所思,有些雷人?不信主的知识份子甚至会以为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但主的意思是叫我们在被人恨恶的时候,要转眼‘看哪’──不是看地上,乃是看天上;不是看难处,乃是看赏赐;不是看现在的损失,乃是看将来的所得。神的恩典要帮助我们,克服战胜为信仰所受的苦。中国教会前辈常说:小逼迫,就有小喜乐;大逼迫,就有大喜乐。这一种喜乐,是没有经历过的人所无法领会的。也是从前因忠心传神的话受迫害的先知已有的。五旬节圣灵充满后,当彼得和众使徒被公会的人控告,“把你们的道理充满了耶路撒冷”(徒5:28),受责打,被警告释放后,圣经这样见证说:“他们离开公会,心里欢喜,因被算是配为这名受辱。”(徒5:41)彼得晚年写信给遭受逼迫分散各地的信徒,以自己荣耀的经历鼓励说:“12亲爱的弟兄啊,有火炼的试验临到你们,不要以为奇怪(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13倒要欢喜。因为你们是与基督一同受苦,使你们在祂荣耀显现的时候,也可以欢喜快乐。14你们若为基督的名受辱骂,便是有福的,因为神荣耀的灵常住在你们身上。”(彼前4:12-14)
历史历代都有许多人因人子耶稣基督的缘故受迫害,不论是个人,还是教会,从罗马帝国到现在,所差别的,只是程度不同。今天的社会充满着各样不信、放纵、自大、狂傲的心态。在家里、在学校、在公司、在社区,只要你敢表明你是基督徒,就自然的会受到不友善的对待或异样的眼光,愿弟兄姐妹都能持守所信的去证明神恩惠的福音。
2、什么人是有祸了(24-26)
平原宝训与登山宝训的听众有别,所以主耶稣讲论的内容就有针对性的不同。在路加的记载中,在平原布道的对象除了门徒外,还有许多从犹太全地,耶路撒冷并并推罗、西顿海边来的百姓,当然包括不同身份、不同阶层的人,当中位高者、富人相信大有人在。所以祂从一连串鼓舞人心的四福开始,又接着以一连串四祸发出响雷一样的呼吁和警告。在强烈地对比中,祂指出那些属神国度的人和那些为现世而生活的人之间性格、遭遇、结局的迥然不同。
但“你们富足的人。。。饱足的人。。。喜笑的人。。。被奉承的人有祸了。”有祸了(希腊文ouai,英文 woe)是个感叹词,意思是可惜、可怜又可悲。耶稣针对的是那些以今世的标准为成功和满足的人。他们的指望只在今生。他们有丰厚的资财,美好的享受,显赫的地位和骄人的成就,但他们有祸了。
首先特别挑出来的是富足的人,因为他们常常刻薄对待穷人(雅2:1-7,5:1-6)。当然,这种说法只是泛论,因为某些富人实在回应了福音。然而,这个警告是严重的,当人的价值观,只建立在今生的暂时、有限、会朽坏的基础。他的人生意义也是短暂无意义的。正如耶稣讲那无知的财主的比喻时,有如是的警句,“20神却对他说:‘无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灵魂,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21凡为自己积财,在神面前却不富足的,也是这样。”(路12:20-21)
下一个,对饱足的人的警告是,他们将要在审判的日子里饥饿。“主耶和华说:“日子将到,我必命饥荒降在地上。人饥饿非因无饼,干渴非因无水,乃因不听耶和华的话。”(摩8:11)而现在喜笑的人,有一天将要哀恸哭泣“我的仆人因心中高兴欢呼,你们却因心中忧愁哀哭,又因心里忧伤哀号。”(赛65:14)最后一个祸谕显出这些人堕落的属灵生命,他们满足于被其他人称赞恭维,就象古时候那些假先知一样。这四个祸谕的秩序,显示出这些人严峻的属灵境况。所以凡为自己积财的,我自己享受的,为自己向上爬的,为得着别人称赞去做事的。主耶稣在四种有祸的人中就说明了原因:“因为你们受过你们的安慰”。受过的受(希腊文apechō,英译 abstain)原指生意上的价款全部收齐。耶稣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你用一生去追求这世界认为最美的东西,你是可以达到的,但最多不过如此。财富、享乐、名誉、地位这些今世推崇的价值会蒙蔽你的眼睛,使你看不到永恒,失去永生。今日尽情享受罪中之乐的,将来必哀哭切齿。因为顺着情欲撒种的,必从情欲收败坏。主耶稣的警告象雷声在平原上滚过众人的头顶,在天国和永生的事上,人人都要作抉择!主耶稣应许我们,属天的喜乐将会完全弥补我们在地上的困苦。保罗曾这样见证过:“我想,现在的苦楚若比起将来要显于我们的荣耀,就不足介意了。”(罗8:18)
二、耶稣讲论爱人的相处之道(27-36)
在发出使人鼓舞的邀请以及警告之后,耶稣转而论到门徒的道德品格,并作为呼召。在耶稣的教训中没有比“爱你的仇敌”更能引发人的争议,又难以下结论的了。在讲完“人为人子恨恶你们,拒绝你们,辱骂你们,弃掉你们的名,以为是恶,你们就有福了。”不久,又说“27只是我告诉你们这听道的人,你们的仇敌,要爱他!恨你们的,要待他好!28咒诅你们的,要为他祝福!凌辱你们的,要为他祷告!”这段似非而是,常被误解,挑战每个信徒,看似矛盾却又是确实的对比教导,就是耶稣要跟随祂的人晓得,基督徒在世上处世为人并非是消极的,不是只要你逆来顺受,忍气吞声,保存一套挨打的哲学,就可以应付别人的压制,将来就会欢呼跳跃,等候赏赐了。
其实基督教伦理是进取的、积极的。光是为黑暗而设的,盐是为乏味而调和。世人因为不认识基督,就没有基督的爱激励,所以只知道为自己而活。亚当子孙的这种攻击性、侵占欲,样样要据为己有的自私念头就很自然引起别人的妒忌、厌烦与敌视。正如17世纪英国的政治哲学家霍布斯在《利维坦》中指出的:有罪性的人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着“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属血气的人行属血气的事一点都不奇怪,好树结好果子,坏树结坏果子,这是天然常理。
主耶稣在27-28节中的四项劝诫的关键要点是,爱有特别的对象,就是一个人的仇敌。你们的仇敌,要爱他!耶稣这一不妥协,坚定的命令挑战所有跟随祂的人。对生活在罗马占领军下的犹太人来说,尤其令人反感和惊异,用今天的话说,太雷人了,难道不能反对、恨恶,或伤害欺凌我们的异教徒罗马人吗?对具有极端爱国主义、民粹主义倾向的人来说,耶稣的教训简直是不道德的;对热衷于阶级斗争的人来说,耶稣的教训完全是“反动”的。然而,人类历史见证,正是这从耶稣基督而来伟大的、源源不绝的爱的力量,才使人类脱离野蛮和兽性,进入文明。否则,我们今天的娱乐方式就不是在体育场内观看足球、篮球赛,而是象罗马人一样观看奴隶角斗士互相残忍厮杀。
耶稣吩咐的爱,不是 storgē(天然的感情),或 erōs(浪漫的爱情),也不是 philia(朋友的爱),不是出于血缘、情绪、喜好,而是出于意志决定的agapaō的爱。不是抽象的爱心,在内心角落隐藏起来。而是从具体行动中显明的爱。这爱要求门徒善待那些憎恨他们的人,祝福那些咒骂他们的人,为那些凌辱他们的人祷告。只有藉着耶稣基督的恩典,我们才能超越自我,去爱我们不愿意爱的人。
耶稣呼召祂的跟随者向仇敌活出活泼可见的爱心,祂提出了四个例子。转过脸来的例子描绘一个人因遭受拒绝而被掌挄脸颊。这代表羞辱,可能与被赶逐出会堂有关。使徒行传记载了许多这种使用暴力的例子(徒18:17,21:32,23:2)。早期教会一直向那些拒绝他们的人宣讲福音,忍受羞辱。他们从来没有以牙还牙,却坚持以良善克胜邪恶。第二个例子继续描绘受伤害后的态度,被人夺去外衣,应由得他们把里衣也拿去。耶稣在这里说的,不是说站在街头任由别人抢劫。而是指在受到拒绝的环境中侍奉,包括在经济上付出代价或受到伤害。比如,现在信主的公务员或者学校老师,可能会为信仰失去升迁的机会,甚至失去工作。我们不应愤怒反应,反而要加倍努力去赢得灵魂,向党员和同事传福音。门徒也应该怜悯、慷慨。供给有需要的人。施舍穷人,是犹太人表达敬虔的重要方式。切合这样的背景,耶稣要跟随祂的人,随时准备要给出去,基督徒永远不能避免藉着他的财产将爱给出去。耶稣正在谈论的,是习惯性的态度,而不是偶尔慷慨的冲动。最后一个例子涉及惊人的克制力,耶稣不想祂的追随者老是要得回被剥夺的东西。门徒不应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待那些攻击伤害他们的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对等报复的法则可能暂时吓阻对方,却不能终止仇恨报复的循环链条。只有出于agapaō的爱的饶恕才能将敌人变成神的朋友。扫罗可能是圣经中最突出的例子,他支持用石头打死司提反,却被神改变。因为神垂听司提反临死前的祷告,赦免那些向他扔石头的人(徒7:60)。
耶稣将爱人的原则浓缩在这样一句话中“31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6:31),这就是耶稣爱的黄金法则。在基督徒之前,已经有人从反面提出这个律则。犹太教煞买(Shammai)和希列(Hillel)两大学派首领之一的希列拉比说:“不要把你自己所憎恶的事,加在别人身上。这就是律法的全部,其他都是注解而己。”孔子也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15:23)。但这些从反面描述的原则消极且被动。耶稣的黄金法则是一个积极的命令,主动表达爱。爱的本质就是体贴他人的需要,对方愿意受到怎样的看待,我们就顺应相待。这样的爱须要非常体贴别人,也需要一颗愿意聆听他人倾诉的心。那是向他人表示尊重的另一种方式。
接下来耶稣以一连串挑战的问题透彻地讲出基督的爱是超越罪人的原则的福音。祂问道:“32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可酬谢的呢?就是罪人也爱那爱他们的人。33你们若善待那善待你们的人,有什么可酬谢的呢?就是罪人也是这样行。34你们若借给人,指望从他收回,有什么可酬谢的呢?就是罪人也借给罪人,要如数收回。”。世人也会有一些良好的行为,爱心的行动。异教徒也都会行出一些美德来。他们爱那爱他们的人。他们用好行为来回报施与他们的好行为。他们借贷给那些有需要的人,只要他能确定可以收回他们的钱,或者在自己有需要的时候也可以再借回来。这些爱都是在一种交易式的基础上。有什么可酬谢的呢?这种爱充其量是“不加害于人”,都未觉得“常以为亏欠”。所以爱不但要完全律法,还要满足天父的心,主耶稣在十字架上彰显出来的爱正是如此,agapaō的爱是牺牲的爱。要爱人,就不要指望回报;善待人,就不要望答谢;借给人,就不要望偿还。不然,这与罪人有什么分别呢?倘若有回报,不是出于要求或条件。那回报的定必出于感谢的心,这样,相信大家都快乐,因为大家都是出于甘心乐意的。
跟着耶稣重申祂的劝诫“35你们倒要爱仇敌,也要善待他们,并要借给人不指望偿还,你们的赏赐就必大了,你们也必作至高者的儿子,因为他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恶的。36你们要慈悲,像你们的父慈悲一样。”耶稣呼吁说,爱你的仇敌吧,善待你的仇敌吧,怀着慷概的爱心借给需要的人吧,你们就可以得到天上神而来的大大的赏赐。耶稣叫我们去爱人行善,并非叫我们去博取慈善家的美名。乃是要我们作至高者的儿子。要将神的爱透过我们这些“忘恩的和作恶的”,又在神里面蒙受恩待的人,去向世界彰显祂的恩慈、怜悯、饶恕的本性。我们这样做,就是活出我们的呼召—要象祂,要反映祂的形象。我们若用神的爱去爱那些我们不愿意爱,又不值得我们去爱的人时,我们就真是祂的儿女了。
让我们一起祷告!